Website Design COPYRIGHT 2025 © HEARTICORE ALL RIGHTS RESERVED.
10
Oct 2025
《世界心理健康日:培養心理韌性,在風暴後回歸自己》
每年的 10 月 10 日除了是國慶日,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,今年的主題是──災難與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(Mental Health in Emergencies)。災害的來臨不可預告,除了在家準備避難包等物資,日常也能透過簡單步驟來建立「心理韌性」,幫助自己在災後快速回復。
什麼是心理韌性?
堅強、正向 ≠ 心理韌性
很多人認為心理韌性就是「一直都很堅強、正向」,好像不會有脆弱的一面。 而真正有心理韌性的表現是能夠真實的接受所有的情緒,不論是脆弱、痛苦、害怕、困難......不會逃避,也不會欺騙自己。並能夠在風暴過後,將挫折變成養分,把經驗化成長。
常見的兩個誤解
「韌性強的人不會崩潰」→ 真正有韌性的人,是能允許自己脆弱、並懂得求助。
「心理韌性是天生的」→ 它是可以被訓練、培養、修復的。 透過練習自我覺察、建立支持網絡、學習面對壓力的方法,每個人都能慢慢變得更有韌性。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「心理韌性」
「五感察覺」:找出你現在能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摸到的五樣事物,讓自己回到此刻。
「方形呼吸法」:吸氣4秒 → 停4秒 → 呼氣4秒 → 停4秒。重複三輪。
→ → 幫助我們回到穩定狀態,並增強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能力
列出三位讓你感到支持的人,給其中一人發訊息,簡短的「今天想到你」也可以。
參加社區活動、或在網路上加入興趣社團。
→ → 建立社會連結可以增強歸屬感、安全感。你不是一個人。
「情緒命名」:為自己的感覺取一個名字,例如「這不是焦慮,是擔心家人」。
「內在對話」:將批評變成鼓勵,例如把「我好糟」改成「我正在努力適應」。
→ → 改變語言可以改變思考方式,增強「思考彈性」與「自我安撫」得能力。
穩定自我才能照顧他人
不論是遇見重大災害或是生活中的壓力,不要逼自己要堅強,我們都是人,都有自己的恐懼、害怕,更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害怕與脆弱,就能更好的自我修復。
若持續出現失眠、過度緊繃、情緒麻木、或出現自我傷害想法,請撥打專線或尋求心理師協助。例:1925(安心專線)、1995(家庭暴力防治專線)、1980(生命線)
世界心理健康日,芯鑰祝福大家一切平安、順利!也歡迎企業、團體來電或私訊,了解陪養心理韌性的相關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