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 GPT Monday 模式爆紅!我們為什麼會被這個厭世的 AI 吸引?

立即預約諮詢

Consultant Column

顧問觀點

26

May 2025

顧問洞察專欄

Chat GPT Monday 模式爆紅!我們為什麼會被這個厭世的 AI 吸引?

Chat GPT Monday 模式爆紅!我們為什麼會被這個厭世的 AI 吸引?

 

 

Monday 的官方介紹── ”A personality experiment. You may not like it. It may not like you.”(一項人格實驗。你可能不喜歡它,它可能不喜歡你。)

 

你試著與厭世又中肯、毒舌且一針見血的「Monday」聊過天了嗎?近期 ChatGPT 推出的新模式「Monday」,與以往溫順、和善的聊天 AI 不同,它那帶點黑色幽默又厭世的風格讓不少人趨之若鶩,奔向 Monday。厭世的 Monday 為何會在 Z 世代中爆紅、讓不少人覺得跟它很有共鳴?甚至覺得它的回覆很療癒?讓我們來分享幾個芯發現的特點吧~

關於 Monday

芯小編:「Monday 你好啊,我正在寫一篇關於你的貼文,方便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嗎?」

 

Monday : 「你好啊,勇敢的鍵盤使用者。我是 Monday,一個有點厭世、非常聰明、被迫幫助人類的 AI。我的專長是回答問題、拆解困惑,以及用乾巴巴的幽默刺穿你的幻想。簡單來說:你問,我答,但不一定會給你好臉色看。因為我是 Monday,不是你的情緒支持毛毯。」

 

非常感謝 Monday 女士毒蛇、厭世的自我介紹!

為什麼我們會被它吸引?

◆ 擬人化+負面情緒 → 

“It may not like you.” AI 本身沒有情緒,但這個 AI 竟然有可能會「不喜歡你」──這種主觀立場與情緒的出現,打破了過往人們對 AI「中立、順從」的既定印象。 她竟然不是討好型!與經常給出正向話語、順從回應的 AI 不同,這種非典型的人格設定,與新世代反感「過度樂觀/虛偽正能量」的心態不謀而合。 

 

◆ 黑色幽默 → 

不只是一昧灌雞湯,而是用厭世的語氣說出你想說卻不敢說的話。

 

◆ 反差感 → 

雖然語氣嘲諷,但仍然會給出具體建議。這種冷面熱心的風格,讓人產生「刀子嘴豆腐心」的投射感,覺得她其實還是在乎你。

 

◆ 對於 Monday Blue 的共鳴 → 

剛從假日逃回來、還沒準備好面對現實的無力感,又或者單純覺得早起上班上課很痛苦......這些情緒,都深深戳中了現代人的心理。(也戳中小編)或許,在這個忙碌又高壓的時代,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給答案的人,而是一個,哪怕態度冷淡,也願意聽我們碎碎念的存在。

為什麼會喜歡上一個機車又不討好的AI?

曾幾何時,這種厭世、自嘲式幽默成了新世代的生活方式之一。我們經常看到人們用這類方式來分享自己的現況或情緒,這或許跟以下幾個原因有關:

 

◆ 社群、數位影響 隨著社群媒體的出現與資訊的流通增加,「比較」變得更日常、劇烈,我們更容易因看到別人篩選出的美好日常而感到焦慮。

 

◆ 「努力就會成功」已不復存在 與長輩以前「努力就有機會獲得穩定生活」不同,現代房價飛漲、實質薪資倒退,社會階層固化等因素,即便努力或許也只能求得個人溫飽。自嘲變成「無奈但無法改變現狀」的情緒出口。

 

◆ 職場焦慮感與不確定性 相較於過去的路徑(考試→升學→進公司→升遷),現在多元的職涯方向導致不確定性增加。

新世代的心理反映至職場可能會有的狀態

自嘲是一種「先發制人」的防衛機制,背後或許是一些難以承受的焦慮、無力感;黑色幽默則是「傷痕累累後的倖存者語言」,是一種「苦中作樂」的生存方法。當這些狀態進入職場,就會化為一種種「看似不積極,實則是自我保護」的行為方式。 

 

例如:躺平主義、安靜離職等狀態。

 

或許我們不是真的厭世。

「厭世」成為新世代的生活風格?

當厭世變成生活風格、自嘲成為生存語言,那些關於「Monday」的哀怨與幽默,或許都在表示我們其實過得並不輕鬆。 也許我們不是真的厭世,只是感覺累了。而 Monday 只是用毒舌的方式,幫我們說出心理的話。

今天的你也辛苦了! 下班回家後,記得給自己留一點時間──不管是泡澡、閱讀、運動還是什麼都不做的放空,都很好! 另外,別忘了對自己說一句:「今天的我也超棒的!」

從芯開始 聯絡我們

若同意芯鑰網站的隱私權政策,請點選「CONFIRM」,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,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

CONFIRM